乳品類

食物簡介
  乳類食品為哺乳動物的乳汁及其製品,市面上最多是牛乳製品,其次為羊乳製品。
  乳品類食品包括鮮乳、低脂乳、脫脂乳、保久乳、奶粉、優酪乳、優格、各式乳酪(起司)等。
  優酪乳是牛乳或羊乳中加入乳酸菌經醱酵製成,乳酸菌將乳 糖轉換為乳酸,乳酸的酸性使原本乳中的蛋白質凝固,成為凝態。但也同時造成酸味,故產品中常加入較多的糖,增加適口性,故熱量較鮮乳高。選擇各種乳品時,應注意避免同時吃入過多添加糖。

乳糖耐受性不良:
  乳糖是天然存在於乳汁中的雙醣,吃入後需經小腸的乳糖酵素分解成單糖才能被吸收。許多人在嬰幼兒期「斷奶」之後,因不常喝奶,小腸的乳糖酵素逐漸減少。造成喝奶後因乳糖不能被分解,使得大腸中細菌大量分解乳糖而產氣,造成脹氣或放屁,或因大量乳糖在大腸中使滲透壓升高而造成腹瀉。此即為「乳糖耐受性不良」的症狀。
  在臺灣約 95% 的成人分解乳糖的功能是不佳的 (40 % 有脹氣或放屁的症狀,15% 有腹瀉的症狀 )。而乳糖的吸收不良可能是造成鈣質不足的一個危險因子,並不是因為無法吸收鈣質,而是因為乳糖耐受不良的症狀而避免乳製品的使用,造成鈣質攝取不足。
  雖然有些極端乳糖耐受不良的人必須避免乳製品,但有大部份人是可以從中量或少量的乳製品開始,如加幾湯匙鮮奶或一湯匙奶粉到常用飲料中,逐漸適應而慢慢增加食用量。或者是將一次的份量分開二或多次食用。可以逐漸克服乳糖不耐的困擾。
  試著建立起規則食用含乳糖的食物,如:從少量少次開始,逐步養成每天喝牛奶的習慣。也可幫助身體重新適應乳糖而減少乳糖耐受不良的症狀。此外,醱酵乳製品包括只含有少量乳糖的乳酪(起司)、含有益生菌幫助分解乳糖的優格、優酪乳,或是低乳糖或沒有乳糖的牛奶,都可以提供乳糖耐受不良的人做選擇。 註:牛奶過敏與乳糖耐受性不良節錄自「學童骨質健康與鈣質攝取」,台北榮民總醫院吳子聰醫師 (「臨床醫學」雜誌,2009)

營養成分及功能
  乳品類食物主要提供鈣質,且含有優質蛋白質、乳糖、脂肪、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等。
  國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大多不足,而每日攝取1 ~ 2 杯乳品是最容易滿足鈣質需求的方法,故將乳製品於六大類食物中單獨另列一類。
  不吃乳品(如全素者)必需特別注意每天都要選擇其他高鈣食物,如高鈣豆製品、深色葉菜類、芝麻或鈣強化食品等,以得到充足的鈣質。

食物代換份量說明

乳品類1杯 (1杯= 240 毫升全脂、脫脂或低脂奶=1份)
= 鮮奶、保久乳、優酪乳1杯(240 毫升)
= 全脂奶粉4 湯匙(30 公克)
= 低脂奶粉3 湯匙(25 公克)
= 脫脂奶粉2.5 湯匙(20 公克)
= 乳酪(起司)2 片(45 公克)
= 優格210公克

六大類食物資料來源
內容:每日飲食指南手冊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