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中間內容 至網站導覽

食農教育
玉米

學名: Zea mays L.

英名: Corn, maize, Indian corn

科別:禾本科

別名:玉蜀黍、番麥、包穀

玉米為一年生草本植物,原產於中南美洲, 15 世紀末歐洲人大舉拓展殖民地時,在中南美洲被現,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,在 16 世紀時傳入臺灣。

玉米適合在溫和的氣候下生長,其發芽適溫在 20 30 ℃之間,溫度太低時發芽緩慢、植株矮小、果穗數少而穗形小產量低,若遇到霜害,植株則會枯死。在臺灣由於氣溫符合需要,因此栽種容易,只需要一般的耕作地且注意排水即可。但是除此之外,玉米有項既特殊且非常重要的條件,就是栽培地區附近不能栽種其他品種的玉米,否則會產生「花粉直感」現象。由於附近地區的他種玉米植株,其花粉可能傳播到栽培處,當玉米穗受到他種玉米花粉受精後,果穗上部份穗粒就會變成他種玉米澱粉質品質,其穗粒的顏色也不相同,此即稱為「花粉直感」現象。這種現象容易影響玉米穗品質的穩定,因此需特別注意。而食用玉米栽種時,農藥也容易殘留在玉米穗上,因玉米穗多為直接食用,為避免影響健康,也需要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,改以生物防治及有機法來栽培種植。

玉米依用途可區分為飼料玉米、青割玉米和食用玉米。食用玉米包括有普通玉米 ( 在來種白玉米 ) 、甜玉米、超甜玉米以及糯玉米。

國內栽種的甜玉米品種繁多,盛產期從 9 月至隔年 3 月。甜玉米的生育期短,適合與水稻、甘藷、花生、大豆、蔬菜等配合輪作,因此農民的栽培意願也較高,目前已成為臺灣主要栽種作物之一。而超甜玉米所含的糖分較他種玉米高出許多,且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 A 、維生素 B1 B2 等營養成分含量豐富,果穗質地特別鮮嫩,因此廣受歡迎,消費量急速增加中。

資料來源: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-農林漁牧

玉米

BACK
版權所有©2020臺北市政府教育局˙最佳瀏覽:畫面1024×768以上˙更新日期:113-04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