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中間內容 至網站導覽

學校午餐
為營養午餐做好把關工作

西門國小 學務主任 楊啟昌


根據教育部統計,目前每天有超過200萬個國中小學童吃學校的營養午餐。推動營養午餐政策二十多年,教育部造就了「學校」這個全國最大的食堂,讓每個小朋友都能享受到營養又便宜的午餐。因應社會環境變遷,父母同時上班,多為雙薪家庭,以致於大部分家長無暇兼顧孩子的午餐,中午沒有時間為孩子準備營養午餐。臺北市為全國首善之區,教育局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,八十七年起在本校設立中央廚房,委外辦理群組學校學童午餐,讓鄰近學校師生也可以每天中午都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。


91年立法院通過了學校衛生法。其中第23條規定「(第1項)學校供應膳食者,應提供衛生、安全及營養均衡之餐食,實施營養教育,並由營養師督導及執行。(第2項)高級中等以下學校,班級數四十班以上者,應至少設置營養師一人」。這條法律施行了5年,至今仍有超過半數(54%)應設營養師的學校尚未聘任營養師。教育局於95年9月起派任公職營養師進駐專職監督辦理群組學校學童午餐事宜,為人員薄弱的午餐工作,增添生力軍,更猶如久旱逢甘霖般及時雨的助益。


營養午餐的價格便宜,公道,衛生安全還只是最容易過的門檻,更難的挑戰是如何用一餐平均僅45元的預算,調理出一頓足供發育時期的小朋友成長所需的營養。故於產程中辦理營養午餐人員應嚴格把關的重點:


一、 為廚房衛生方面把關
目前供應學校午餐的中央盒餐公司已逐漸取得衛生署HACCP(餐飲業食品安全管制系統)的認證,至於學校自設廚房則因先天設施及規模所限,較難取得HACCP認證。但認證並不代表安全無慮。廚工仍是凡人,疏失或怠惰在所難免。如果沒有營養師全程監督,即使只是幾秒鐘的閃失,誤讓熟食、生食交互感染,都將造成嚴重的危安後果。

二、 為食材來源方面把關
目前部份學校採用CAS的高標準,要求禁用沒有CAS認證的食材。但實際查訪仍發現,不肖廠商只擺設部份CAS食材供抽查,其實下鍋的都是價格較為低廉、沒有認證的食材。由此可知光訂定標準根本沒有用,食品安全不能只用標準來偷懶,需要辦理營養午餐人員的專業和耐心全程監督,才能真正掌握食材來源和安全性。

三、 為運送過程方面把關
烹調只是午餐的第一步,要讓小朋友享用到這些營養午餐,還有好幾個關鍵環節。比如:運送,「過早配送」不是只讓風味減失,還有變質的風險。比如:配餐,小朋友打菜的技巧不當,可能讓苦心設計的營養還是變成「不營養的一餐」。辦理營養午餐人員對午餐的監督必須延伸到這些環節。

每天中午一到是學生最快樂的時光,師生共進午餐,增進情感,培養群體觀念,學生彼此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吃的營養又健康,更能在午餐中養成良好進餐禮儀,這些良好的習慣可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學校的營養午餐,不只可以吃的健康,還可以跟老師學到端莊的餐桌禮儀。「坐得正,得人疼」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。故做好營養午餐的把關,是辦理營養午餐業務人員責無旁貸的工作!

BACK
版權所有©2020臺北市政府教育局˙最佳瀏覽:畫面1024×768以上˙更新日期:113-04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