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中間內容 至網站導覽

哈燒新鮮事
營養午餐72期 – 泥土地上的遊樂場

苗栗縣 城中國小 康以琳老師


「去上學」是城中孩子每天最期待的事。苗栗縣城中國小跟一般小學同樣之處,是「得上教科書」;不相同的是「貼近泥土」。


開學是苦日子的開始,孩子們除了早起上學外,還得規劃校園田地:種什麼、種成什麼形狀、怎麼照顧、適不適合這個季節、如何分組分配工作、怎樣說服老師…等。不過一旦是學生們自己想做的事,動力就多了許多。這學期城中國小五、六年級的學生,要挑戰「彩虹玉米田迷宮」。不同於過往的水稻或蔬菜種植,28位學童得獨立在三、四百坪的農地上畫圖,繪製出迷宮圖樣後再進行下種活動。圖型腦力激盪的同時,仍得著手彩虹玉米的育苗工作。


六年級負責圖型設計並完成農田上的構圖。剛開始大家把事情想得太過容易,以為只要把校徽的形狀稍作修改,依樣畫葫蘆放到田裡就可以,沒想到線條過於簡單的校徽一下子就闖關成功,不具挑戰性。之後,還嘗試了網路迷宮和某洋芋片品牌的迷宮樣式,但實際在田裡執行都窒礙難行。最後,我們接受禎祥主任的提議,以「回」字型為基礎去建構圖樣。


竹林中採竹,打造秘密基地

竹林中採竹,打造秘密基地。


在紅色彈力繩下,種下植株

在紅色彈力繩下,種下植株。


學生們在竹林裡砍下竹竿,裁成45公分長度的竹棍,用鐵鎚敲進土裡;竹棍和竹棍間以彈力繩連接,拉出縱線和橫線,完成玉米田迷宮的基本圖案。這個過程,孩子們需要反覆進出竹林,於是意外地搭建一座秘密基地。超過攝氏30度高溫,菜園天使們依然樂此不疲,在遊戲中工作、遊戲中接近童年的夢想。就在以為一切都順利進行的當下,3000株玉米苗沒撐過四天的清明假期,假期結束的頭一日,小米老師帶著學生噙著淚,讓乾枯的玉米苗回歸泥土。孩子們深知是自己照顧不當,而向老師提出重新育苗的想法,因為「不想放棄」。


唯有種過地,才有能力明白泥土的魔力。菜園天使們天天都期待著上學的日子,可以揉泥巴、玩水、搭樹屋、大夥兒一起工作、一起實踐夢想。今年,菜園天使的美夢是在玉米田迷宮裡玩捉迷藏,在樹屋旁搭建土窯野炊,在城中國小童年廣場上留下他們嘻笑玩樂的身影,為童年的最後一個季節畫下難以忘懷的句點。城中的孩子腳踩泥土,築夢踏實。


誰是「黃小玉」阿?既然種了玉米,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台灣進口糧食作物的大宗:黃豆、小麥和玉米。


還記得三年級的時候,小米老師讓我們瀏覽網路食譜尋找能和農田作物搭配的料理,那天我們選擇可以加入田裡青蔥的「蔥油餅」食譜。在共同討論時間,老師突然問起:「你們早餐吃甚麼?」這時才發現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吃的都是小麥製品,老師拿起了一個菠蘿麵包問:「你知道台灣自己生產的小麥有多少嗎?」一番討論與臆測後,答案揭曉,我們自己生產的小麥居然只佔每年用量的萬分之一,小米老師戲劇性地掐起一小片菠蘿麵包說:「只有這一小塊是台灣產的。」不禁讓人擔憂起台灣的糧食問題。


兩年後,學校在通霄鎮農會的邀請下種植彩虹玉米,但我們的玉米田絕對要不同於他人,因為我們是最具行動力的夢想實踐家。玉米田上的作業持續進行,人人不畏風吹、日曬、雨淋,連假日也會呼朋引伴到田裡報到。有的人澆水、有的人下種、有的人挖洞、有的人拿鋸子採竹,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,就算跟在小米老師身邊跟老師鬥嘴也很有趣,再炙人的陽光好似都溫柔了。


配合田裡主要作物──玉米,小米老師又開始了她稀奇古怪的課程。這天她播放了兩則動態新聞專題,讓大家討論,這才發現美國的法律只站在美國人的健康角度著想。美國禁止生產基因改造小麥,憂心影響美國人的健康,卻將大量的基改大豆送進台灣人的肚子裡,果真糧食無法自給自足,就是把維護健康的鑰匙交到外國人手上,一點主導權也沒有。義憤填膺的我們突然發現桌上不知道甚麼時候冒出了兩個大鋼盆,小米老師連結臉書菜園天使的粉絲團,讓我們瞧瞧她在粘巴達假日學校學到的新玩意兒──窯烤麵包,惹得大家心癢難耐,好想馬上蓋窯烤麵包喔!

觀看新聞專題,進行討論活動

觀看新聞專題,進行討論活動。


聞一聞、搓一搓兩種小麥粉,感受細微的不同處

聞一聞、搓一搓兩種小麥粉,感受細微的不同處。


交換麵包,用嘴巴去辨別本土小麥和進口小麥間微妙的不同

交換麵包,用嘴巴去辨別本土小麥和進口小麥間微妙的不同。


星期六早上六點到校,利用賽前空檔照顧田地的足球隊

星期六早上六點到校,利用賽前空檔照顧田地的足球隊。


總是喜歡吊我們胃口的小米老師,竟要我們摸摸、聞聞這兩盆麵粉,不過算她有良心,最後還是教我們製作野外麵包的程序。窗外陽光閃爍,室內的我們為剛出爐的麵香著迷,沒想到老師還不讓我們好好享用,得跟另一組交換麵包?吃一口他們的,再吃一口我們的,鬼點子真多!原來是要我們仔細比較台灣小麥和進口小麥的滋味阿!

BACK
版權所有©2020臺北市政府教育局˙最佳瀏覽:畫面1024×768以上˙更新日期:113-01-11